賁門病變可能包括賁門炎、賁門失弛緩癥、賁門息肉、賁門潰瘍和賁門癌等類型。賁門是食管與胃連接處的特殊結構,其病變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各異。
賁門炎是賁門黏膜的炎癥反應,常由胃酸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或長期服用刺激性藥物導致。患者可能出現胸骨后灼熱感、反酸和吞咽不適等癥狀。治療需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同時需調整飲食習慣。
賁門失弛緩癥屬于功能性障礙,表現為賁門肌肉無法正常開放,導致食物通過困難。典型癥狀包括吞咽困難、胸痛和食物反流。診斷需通過食管測壓或鋇餐檢查,治療可采用內鏡下球囊擴張術或肉毒桿菌毒素注射。
賁門息肉是賁門黏膜的良性增生,多數無明顯癥狀,較大息肉可能引起梗阻感或出血。息肉可分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類型,存在惡變風險。內鏡檢查可明確診斷,小息肉可觀察,大息肉需內鏡下切除。
賁門潰瘍是賁門黏膜的深層缺損,多與胃酸侵蝕、藥物損傷有關。患者常有上腹痛、嘔血或黑便等表現。治療需聯合抑酸藥如艾司奧美拉唑、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并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
賁門癌是發生在賁門部的惡性腫瘤,早期可能無癥狀,進展期可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消瘦和貧血。危險因素包括長期胃食管反流、吸煙和遺傳傾向。確診依賴內鏡活檢,治療需手術切除聯合放化療。
賁門病變患者應注意飲食規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煙酒,少食多餐,餐后保持直立位。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病變,尤其對于有反流癥狀或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應重視篩查。出現持續吞咽困難、體重下降等警示癥狀時需及時就醫,避免延誤診斷和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