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硬化腹水可遵醫囑使用呋塞米片、螺內酯片、托伐普坦片、人血白蛋白、奧曲肽等藥物。肝硬化腹水多由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癥、腎功能異常等因素引起,需結合病因綜合治療。
1、呋塞米片
呋塞米片為利尿劑,通過抑制腎小管對鈉離子重吸收促進水分排出,適用于肝硬化腹水伴水腫患者。該藥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需監測血鉀水平。嚴重腎功能不全者慎用,長期使用需配合補鉀治療。
2、螺內酯片
螺內酯片屬于醛固酮拮抗劑,可對抗肝硬化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減少鈉水潴留。常與呋塞米聯用以增強利尿效果并預防低鉀。用藥期間需觀察有無高鉀血癥表現,腎功能障礙患者需調整劑量。
3、托伐普坦片
托伐普坦片為血管加壓素V2受體拮抗劑,通過選擇性排水作用改善稀釋性低鈉血癥相關腹水。適用于傳統利尿劑治療無效的頑固性腹水,使用期間需嚴格限制液體攝入量,避免快速糾正低鈉導致滲透性脫髓鞘。
4、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適用于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癥引起的腹水,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促進腹水回吸收。輸注時需控制速度防止循環超負荷,嚴重貧血或心力衰竭患者慎用。需配合限鹽飲食及利尿治療。
5、奧曲肽
奧曲肽可通過收縮內臟血管降低門靜脈壓力,減少腹水生成。主要用于肝硬化門脈高壓導致的難治性腹水,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胃腸不適和血糖異常。需皮下注射給藥,長期使用可能需調整糖尿病藥物劑量。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嚴格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2克,適當補充優質蛋白但避免過量。建議每日監測體重和尿量變化,出現腹脹加重或下肢水腫需及時復診。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等腎毒性藥物,戒酒并保證充足休息。中重度腹水需考慮腹腔穿刺放液治療,終末期患者可能需評估肝移植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