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發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藥物干預、補液支持、病因治療、休息調整等方式治療。發燒通常由感染、炎癥反應、免疫異常、腫瘤性疾病、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溫:體溫低于38.5℃時優先采用溫水擦浴、冰袋冷敷額頭或腋下、調節室溫至22-24℃等物理方法。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膚,兒童禁用冰枕以防寒戰。
2、藥物干預:體溫超過38.5℃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藥物需間隔4-6小時使用,24小時內不超過4次,消化道潰瘍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3、補液支持:每日飲水量需達到2000-2500ml,可飲用淡鹽水、口服補液鹽或椰子水。脫水表現為尿量減少、嘴唇干裂時需靜脈補充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
4、病因治療:細菌感染需根據藥敏試驗選用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配合奧司他韋、更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結核病需規范使用異煙肼聯合療法。
5、休息調整: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午間臥床休息30分鐘。恢復期可進行八段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心肌負擔。
發熱期間建議選擇小米粥、百合銀耳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體溫持續超過72小時或出現意識模糊、皮疹、關節腫痛等癥狀時需急診處理。康復后兩周內需監測血常規及炎癥指標,體溫恢復正常后逐步恢復太極拳、游泳等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