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光眼無法自愈,需通過藥物控制、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病可能與房角發育異常、遺傳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畏光流淚、眼球增大等癥狀。
1、藥物控制:兒童青光眼需長期使用降眼壓藥物延緩病情進展,常用藥物包括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噻嗎洛爾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藥物治療需在眼科醫生指導下定期調整方案,同時監測眼壓變化及視神經損傷程度。
2、激光治療:對于早期開角型青光眼可選擇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通過改善房水引流降低眼壓。該治療創傷小但效果有限,術后仍需配合藥物維持,適用于眼壓輕度升高的學齡期患兒。
3、小梁切除術:作為兒童青光眼經典術式,通過建立新的房水外流通道控制眼壓。手術需在全麻下進行,術后可能出現淺前房、濾過泡瘢痕化等并發癥,需密切隨訪觀察前房深度。
4、房水引流閥植入:適用于多次手術失敗的難治性青光眼,通過硅膠引流裝置將房水引流至赤道部。該手術能長期維持眼壓穩定,但存在引流管暴露、角膜內皮失代償等風險,需定期進行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
5、視覺康復訓練:術后患兒需進行遮蓋療法、精細目力訓練等視功能康復。合并弱視者應盡早開始紅光刺激、后像療法,配合屈光矯正和營養支持,最大限度保留殘余視力。
兒童青光眼患者需終身隨訪眼壓及視神經狀況,日常避免劇烈運動及眼部碰撞。飲食應增加藍莓、胡蘿卜等富含花青素食物,控制每日液體攝入量不超過1500ml。建議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視野檢查和OCT檢測,發現眼壓波動超過21mmHg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