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大面積脫皮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皮膚干燥、接觸性皮炎、真菌感染、維生素缺乏及遺傳性皮膚病等。脫皮現象通常伴隨瘙癢、紅斑或裂口,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處理。
皮膚干燥是脫皮最常見的原因,尤其在秋冬季節或頻繁接觸洗滌劑時。角質層水分流失會導致表皮脫落,表現為細碎屑狀脫皮。建議減少堿性清潔劑使用,每日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保濕霜。
接觸性皮炎多因直接接觸刺激性物質如洗潔精、染發劑或過敏原如鎳、橡膠引發。皮膚會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水皰,繼而脫屑。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后,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質激素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嚴重時需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
真菌感染如手癬常表現為單側手掌脫皮伴環狀紅斑,邊緣可見小水皰。皮膚癬菌破壞角質層會導致鱗屑脫落。確診需通過真菌鏡檢,治療選用抗真菌藥物如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芐唑溶液,合并指甲感染需配合口服伊曲康唑。
維生素B族或維生素E缺乏可能引起全身性皮膚干燥脫屑,尤其常見于長期偏食或消化吸收障礙者。適當增加全谷物、堅果、深海魚類攝入,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復合維生素制劑。
遺傳性皮膚病如掌跖角化癥表現為手掌、足底對稱性厚繭和脫皮,多有家族史。這類疾病需長期使用角質軟化劑如水楊酸軟膏維持治療,嚴重者需皮膚科專項管理。
若脫皮持續加重、出現滲液或全身癥狀,建議盡早就醫排除銀屑病、剝脫性皮炎等嚴重皮膚病。日常護理應避免撕扯皮屑,接觸化學品時佩戴棉質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