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內側長小疙瘩可能與汗皰疹、濕疹、手癬、尋常疣、接觸性皮炎等原因有關。小疙瘩通常表現為局部紅腫、瘙癢、脫屑或水皰等癥狀,需結合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汗皰疹是發生在手指側緣或掌面的小水皰,多與精神緊張、多汗或過敏體質有關。水皰初期透明,伴隨明顯瘙癢,破潰后形成脫屑。保持手部干燥通風,避免接觸洗滌劑,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緩解癥狀。反復發作時可遵醫囑使用曲安奈德尿素軟膏或他克莫司軟膏。
手部濕疹常由過敏或刺激因素導致,表現為紅斑、丘疹伴滲出傾向。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頻繁洗手可能誘發,急性期需避免搔抓,使用硼酸溶液濕敷。慢性濕疹可遵醫囑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鹵米松乳膏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嚴重時口服氯雷他定片。
真菌感染引起的手癬多見于單側手掌,邊緣清晰且呈環狀擴散,伴有脫屑和皸裂。共用毛巾或接觸寵物可能傳播,確診需真菌鏡檢。治療首選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藥物,合并甲癬時需配合口服伊曲康唑膠囊。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的疣體表面粗糙,觸之堅硬,好發于手指受壓部位。可通過皮膚微小破損傳染,冷凍治療是常用手段,也可局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或維A酸乳膏。多發疣體建議采用激光或光動力療法,避免自行摳挖導致擴散。
接觸金屬、橡膠或化妝品等致敏物后,皮膚出現密集丘疹或水皰,邊界與接觸物形狀一致。急性期需用生理鹽水沖洗,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反復接觸過敏原可能轉為慢性皮炎,必要時進行斑貼試驗明確致敏物質。
日常應減少手部刺激因素,使用溫和洗手液并加強保濕護理,可選擇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護手霜。避免長時間佩戴橡膠手套,勞作時建議內層戴棉質手套。若小疙瘩持續增大、化膿或伴隨全身癥狀,須及時就診皮膚科排查系統性病因。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者更需警惕感染擴散風險,治療期間定期復查皮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