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便血多數情況下可以自行緩解。痔瘡便血通常由內痔黏膜破損或外痔血栓形成引起,通過生活調整和局部護理多能改善,但反復出血或伴隨貧血需及時就醫。
痔瘡便血可能與排便習慣不良、久坐久站、妊娠腹壓增高等生理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便后滴血、肛門瘙癢或腫脹。長期便秘、直腸靜脈曲張等病理性因素也可能加重出血,可能伴隨肛門疼痛或脫垂癥狀。
調整飲食結構可緩解癥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芹菜,每日飲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溫水坐浴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避免如廁時久蹲,控制在5分鐘內,排便后建議用溫水清潔肛周。
局部用藥可選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太寧復方角菜酸酯栓等,口服藥物如地奧司明片可改善靜脈回流。若出現噴射狀出血、痔核嵌頓或持續出血超過1周,需考慮膠圈套扎術或痔切除術等外科治療。
痔瘡出血期間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攝入,規律作息有助于黏膜修復。體重超標者建議減重以降低腹壓,孕婦可采用側臥姿勢減輕盆腔壓力。肛門持續墜脹或排出柏油樣便時,需排除消化道出血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