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可能由不潔性生活、宮腔操作感染、鄰近器官炎癥蔓延、免疫力低下、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1、不潔性生活:
頻繁更換性伴侶或性行為后清潔不足可能導致病原體上行感染。細菌通過陰道進入子宮及輸卵管,長期刺激引發慢性炎癥。保持單一性伴侶關系、使用安全套可降低風險。
2、宮腔操作感染:
人工流產、刮宮術等宮腔操作可能破壞生殖道屏障。手術器械消毒不徹底或術后護理不當易導致細菌定植,表現為下腹隱痛、異常分泌物。術后需遵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3、鄰近炎癥蔓延:
闌尾炎、腹膜炎等腹腔炎癥可能通過淋巴系統擴散。炎癥因子持續刺激盆腔組織,造成輸卵管粘連。控制原發感染灶是預防關鍵。
4、免疫力低下:
長期疲勞、壓力或慢性疾病會削弱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球蛋白分泌減少使病原體更易繁殖,表現為反復發作的盆腔墜脹感。規律作息、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改善。
5、病原微生物感染:
衣原體、淋球菌等特異性病原體感染與慢性盆腔炎密切相關。這些微生物可形成生物膜逃避清除,通常伴隨腰骶酸痛、性交痛。確診需通過分泌物培養或PCR檢測。
日常需注意經期衛生,避免盆浴及游泳;飲食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魚類、豆制品,適量補充蔓越莓等抗氧化食物;每周進行瑜伽或快走等溫和運動增強盆底肌力;出現持續發熱或劇烈腹痛需及時婦科就診排查膿腫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