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浮腫程度的分級標準主要依據水腫范圍、凹陷深度及伴隨癥狀進行臨床評估,常用分級包括輕度、中度、重度三級。
1、輕度水腫:水腫局限于足背及踝關節以下,按壓后出現2毫米以內凹陷,30秒內恢復。常見于長時間站立、高鹽飲食等生理性因素,建議抬高下肢、減少鈉鹽攝入,每日進行踝泵運動促進靜脈回流。
2、中度水腫:水腫擴展至小腿中段,按壓凹陷達3-5毫米,恢復時間超過1分鐘。可能與靜脈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有關,表現為皮膚緊繃感、晨輕暮重。需穿戴醫用彈力襪,限制每日飲水量在1500毫升以內。
3、重度水腫:水腫波及大腿或全身,凹陷深度超過5毫米且持續不消退。多與心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等病理因素相關,常伴隨呼吸困難、腹水。需進行利尿劑治療如呋塞米、螺內酯、氫氯噻嗪,必要時實施腹腔穿刺術或血液透析。
日常護理需控制鈉鹽攝入每日不超過5克,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胸肉。運動建議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活動,睡眠時墊高下肢15-20厘米。若水腫持續加重或出現尿量減少、胸悶等癥狀,應立即進行腎功能、心臟超聲等專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