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使用手機后眼睛疼痛多由視疲勞或干眼癥引起,可通過調整用眼習慣、物理緩解和醫療干預改善。常見原因包括持續近距離用眼、眨眼次數減少及屏幕藍光刺激,通常伴隨眼干、酸脹或視物模糊。
調整用眼習慣是基礎干預措施。建議每使用手機20分鐘,遠眺6米外景物20秒,遵循“20-20-20”法則。保持手機與眼睛距離30厘米以上,屏幕亮度需與環境光線協調,避免在黑暗環境中高強度用眼。
物理緩解能直接改善癥狀。溫熱敷可促進瞼板腺分泌,用40℃左右熱毛巾閉眼敷10分鐘,每日2次。人工淚液如玻璃酸鈉滴眼液、羧甲基纖維素鈉滴眼液可緩解眼干,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不含防腐劑的產品。眼球轉動訓練也有幫助,緩慢轉動眼球上下左右各10次。
醫療干預針對病理性因素。干眼癥可能與瞼板腺功能障礙或免疫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灼燒感、異物感,可進行瞼緣清潔或脈沖光治療。視疲勞若伴隨屈光不正,需驗光配鏡矯正。少數情況可能由角膜炎或青光眼早期癥狀引起,若出現眼紅、頭痛需及時就診。
夜間使用手機建議開啟護眼模式,減少藍光暴露。飲食中增加深海魚、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和歐米伽3的食物,有助于維持淚膜穩定。持續癥狀超過3天不緩解,或視力突然下降,需到眼科排查眼底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