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女性需注重蛋白質、鐵、鈣、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的均衡攝入,主要有優質蛋白補充、鐵元素補充、鈣質補充、維生素攝入、水分補充等營養建議。
一、優質蛋白補充
產后女性應優先選擇魚類、禽類、蛋類及豆制品等優質蛋白來源,有助于促進傷口愈合和乳汁分泌。動物蛋白中的氨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求,植物蛋白如豆腐、豆漿則可提供大豆異黃酮等活性物質。哺乳期每日蛋白需求比孕前增加,但需避免過量攝入紅肉以防膽固醇升高。
二、鐵元素補充
動物肝臟、紅肉、菠菜等富含鐵的食物能預防產后貧血,建議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類水果促進鐵吸收。產后出血會導致鐵儲備下降,缺鐵可能引發乏力、頭暈等癥狀。植物性鐵源吸收率較低,應與肉類搭配食用提高利用率。
三、鈣質補充
乳制品、芝麻醬、蝦皮等食物可滿足哺乳期增加的鈣需求,每日攝入應達到孕前水平。鈣質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和牙齒松動,同時能通過乳汁滿足嬰兒發育需求。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低乳糖奶粉或鈣強化食品。
四、維生素攝入
深色蔬菜水果提供維生素A、C及葉酸,全谷物和堅果含B族維生素,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A有助于黏膜修復,B族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烹飪時應注意減少水溶性維生素流失。
五、水分補充
每日飲水應達到2000毫升以上,乳汁中水分占比高,充足飲水能維持泌乳量。可適量飲用低脂牛奶、豆漿等營養飲品,避免含糖飲料。觀察尿液顏色應為淡黃色,過深提示飲水不足。
產后飲食應少量多餐,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減少油炸食品。哺乳期需額外增加500千卡熱量,但需控制精制糖和飽和脂肪攝入。建議每周攝入25種以上食物,保證食材多樣性。出現傷口愈合不良、持續貧血或乳汁不足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進行專業營養評估。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