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不治療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出現肛門疼痛、出血、感染、貧血、血栓形成等后果。痔瘡可通過溫水坐浴、飲食調整、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手術切除等方式改善。痔瘡通常由久坐、便秘、妊娠、靜脈曲張、肛門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因素引起。
1、肛門疼痛:痔瘡長期不治療可能導致痔核增大,排便時摩擦加重,引發持續性肛門疼痛。痔核脫出后無法回納形成嵌頓,局部血液循環受阻,疼痛加劇。日??刹扇厮【徑?,水溫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分鐘。
2、反復出血:內痔黏膜破損會導致便后滴血或噴射狀出血,長期失血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出血量較大時需及時就醫,藥物可選擇地奧司明、痔瘡栓、復方角菜酸酯等改善靜脈回流。
3、局部感染:痔核表面破損后容易滋生細菌,出現肛門潮濕、瘙癢、分泌物增多。感染嚴重時可能形成肛周膿腫,需配合抗生素治療。保持肛門清潔干燥,排便后使用柔軟紙巾擦拭。
4、血栓形成:外痔靜脈叢形成血栓時,肛門邊緣出現紫黑色硬結,伴隨劇烈觸痛。急性期可外敷硫酸鎂溶液,48小時后熱敷促進吸收。血栓較大時需手術切除,常見術式包括血栓剝離術、痔動脈結扎術。
5、生活質量下降:長期痔瘡會導致患者恐懼排便,形成惡性循環。痔核脫出影響日常行走和久坐,嚴重者可能出現焦慮情緒。調整飲食結構,增加火龍果、燕麥、芹菜等高纖維食物攝入,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毫升。適度進行提肛運動,每次收縮肛門3秒后放松,重復10-15次為一組。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排便困難、發熱等情況,應及時到肛腸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