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脫垂醫學上稱膀胱膨出主要由盆底肌肉松弛和支撐結構損傷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妊娠分娩、長期腹壓增高、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先天結締組織薄弱等。
妊娠分娩是導致膀胱脫垂的首要因素。陰道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會對盆底肌肉和韌帶造成牽拉損傷,多次分娩或分娩巨大兒時損傷更顯著。產后早期可能出現尿頻、排尿不盡感,長期未修復可能發展為明顯下墜感。
長期腹壓增高是第二大誘因。慢性咳嗽、便秘、重體力勞動或肥胖等因素持續增加腹腔壓力,迫使膀胱向陰道方向移位。患者常伴有用力時漏尿、下腹墜脹等癥狀,久站后癥狀加重。
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盆底退化。雌激素缺乏導致陰道黏膜變薄、結締組織彈性減弱,膀胱支撐力下降。這類患者可能同時出現陰道干澀、性交疼痛等更年期癥狀。
先天結締組織薄弱屬于少見原因。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馬凡綜合征或發育異常者,盆底筋膜強度不足,可能在年輕時即出現器官脫垂。這類情況常合并其他部位結締組織松弛表現。
年齡增長帶來的自然退變也不容忽視。隨年齡增長,盆底肌肉逐漸萎縮,膠原蛋白合成減少,器官固定裝置功能減退。老年患者往往脫垂程度較重,可能合并直腸或子宮脫垂。
對于輕度膀胱脫垂,建議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同時控制體重、治療慢性咳嗽等誘因。中重度患者需考慮子宮托或手術治療,如陰道前壁修補術、骶棘韌帶固定術等。出現排尿困難或反復尿路感染時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