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可遵醫囑使用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硫酸羥氯喹片、白芍總苷膠囊等藥物。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和僵硬,嚴重時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藥物治療是控制病情發展的關鍵手段,需在風濕免疫科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1、甲氨蝶呤片
甲氨蝶呤片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基礎藥物,屬于改善病情抗風濕藥。該藥通過抑制免疫細胞增殖和炎癥因子釋放,減輕關節滑膜炎癥,延緩骨質破壞。適用于中重度活動期患者,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不適、肝功能異常,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2、來氟米特片
來氟米特片通過抑制嘧啶合成干擾淋巴細胞功能,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該藥可顯著改善關節腫痛癥狀,延緩影像學進展,常與甲氨蝶呤聯用。需注意可能引起血壓升高、脫發等副作用,妊娠期女性禁用,服藥前需篩查結核感染。
3、艾拉莫德片
艾拉莫德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抗風濕藥,能選擇性抑制炎癥介質產生,改善關節晨僵和壓痛。該藥肝臟毒性較低,適合肝功能異常患者,但可能引起上腹部不適、皮疹等反應。用藥期間應避免與活疫苗同時使用。
4、硫酸羥氯喹片
硫酸羥氯喹片通過穩定溶酶體膜抑制自身免疫反應,對輕度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較好。該藥起效較慢,常需連續服用數月才顯效,長期使用需警惕視網膜毒性,建議每半年進行眼科檢查。合并皮膚病變的患者獲益更明顯。
5、白芍總苷膠囊
白芍總苷膠囊是從中藥白芍提取的免疫調節劑,具有抗炎和鎮痛作用。該藥副作用較少,適合作為聯合用藥或輕癥患者的維持治療,常見不良反應為大便次數增多。與西藥聯用可減少激素用量,但單獨使用控制重癥效果有限。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除規范用藥外,應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日常可進行游泳、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保持關節活動度。飲食宜選擇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類、蛋類、新鮮蔬菜等,限制高嘌呤飲食。定期復查炎癥指標和關節影像學變化,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病情加重時,應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