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發黑可能與氣血不足、宮寒、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損傷、盆腔炎等因素有關,可以遵醫囑吃烏雞白鳳丸、益母草顆粒、艾附暖宮丸、八珍益母丸、桂枝茯苓丸等藥物調理。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一、烏雞白鳳丸
烏雞白鳳丸由烏雞、人參、當歸等組成,具有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的功效,適用于氣血兩虛引起的月經量少、經色發黑、腰膝酸軟等癥狀。該藥能改善卵巢功能,促進子宮內膜生長,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二、益母草顆粒
益母草顆粒主要成分為益母草,可活血調經、祛瘀生新,對血瘀型月經量少、經血發黑有較好效果。該藥能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排出淤血,但孕婦及月經量過多者禁用。
三、艾附暖宮丸
艾附暖宮丸含艾葉、香附等溫經藥材,能散寒止痛、理氣養血,適合宮寒導致的經血色暗、量少伴有小腹冷痛。服用期間需避免生冷食物,陰虛內熱體質者不宜使用。
四、八珍益母丸
八珍益母丸由八珍湯加益母草組成,兼具補氣血與活血作用,適用于氣血虛弱兼血瘀的月經不調。可改善面色萎黃、經期腹痛等癥狀,但感冒發熱時應暫停服用。
五、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能溫經通絡、化瘀散結,對寒凝血瘀引起的經量少、色黑有塊效果顯著。該藥還可用于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癥,但需注意服藥后可能出現輕微腹瀉。
月經量少發黑者日常應避免過度節食,保證優質蛋白和鐵元素攝入,如瘦肉、動物肝臟等;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冷水刺激;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內分泌。若伴隨嚴重腹痛、經期延長或備孕困難,需進一步檢查性激素六項、B超等,排除多囊卵巢綜合征、宮腔粘連等器質性疾病。中藥調理需根據體質辨證用藥,切勿自行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