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有洞不補可能導致齲齒加深、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齒斷裂或脫落等后果。齲洞可通過樹脂充填、嵌體修復、根管治療、牙冠修復、拔牙等方式處理。牙齒缺損通常由細菌侵蝕、糖分攝入過多、口腔清潔不足、牙釉質發育不良、唾液分泌減少等原因引起。
1、齲齒加深:細菌持續分解食物殘渣產酸,腐蝕牙體組織形成深齲。未及時治療可能穿透牙本質進入牙髓腔,表現為冷熱刺激敏感。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減少碳酸飲料攝入,定期口腔檢查可延緩進展。
2、牙髓感染:齲洞達牙髓腔會引發劇烈跳痛,夜間加重伴放射性疼痛。可能與鏈球菌感染、牙體裂紋有關,常出現自發痛、咬合痛癥狀。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壞死組織,配合甲硝唑、布洛芬、頭孢克肟控制感染。
3、根尖膿腫:炎癥擴散至根尖區形成膿液積聚,導致牙齦腫脹和叩擊痛。多與厭氧菌感染、免疫低下相關,可見瘺管溢膿、牙齒松動表現。需切開引流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奧硝唑、對乙酰氨基酚治療。
4、牙齒折裂:齲損削弱牙體強度,咀嚼硬物時易發生冠折或根折。常因牙體大面積缺損、咬合力過大導致,可能出現咀嚼功能障礙。根據折裂位置選擇全瓷冠修復或纖維樁核修復,嚴重者需拔除后種植修復。
5、鄰牙移位:缺牙間隙導致鄰牙傾斜、對頜牙伸長,影響咬合關系。長期缺牙可能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伴隨關節彈響、張口受限。建議三個月內進行義齒修復,活動義齒或固定橋可恢復咀嚼功能。
保持均衡飲食攝入乳制品與綠葉蔬菜,適度咀嚼蘋果、胡蘿卜等粗纖維食物增強牙周刺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每半年進行專業潔牙與涂氟處理。出現持續性牙痛、牙齦腫脹或牙齒松動需及時就診口腔科,避免感染擴散引發頜骨骨髓炎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