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反應、胃腸道不適、肝腎功能損傷、神經系統癥狀、二重感染等。
1、過敏反應:青霉素類抗生素易引發皮疹、蕁麻疹等皮膚過敏表現,嚴重時可出現喉頭水腫或過敏性休克。頭孢菌素與青霉素存在交叉過敏風險,用藥前需詳細詢問過敏史。出現呼吸困難需立即停用藥物并就醫。
2、消化道癥狀:約30%使用廣譜抗生素者會出現腹瀉、惡心等反應。克林霉素可能誘發偽膜性腸炎,表現為水樣便伴腹痛。建議用藥期間補充益生菌,避免與乳制品同服影響吸收。
3、肝腎毒性: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經肝臟代謝,長期使用可能升高轉氨酶。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霉素具有腎小管毒性,老年患者需監測肌酐清除率。用藥期間應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
4、神經損害:氟喹諾酮類可能導致頭痛、失眠等中樞癥狀,氧氟沙星可誘發肌腱炎。萬古霉素靜脈滴注過快會引發"紅人綜合征",表現為面部潮紅伴低血壓。神經系統癥狀通常在停藥后逐漸緩解。
5、菌群失調:廣譜抗生素破壞正常菌群后,白色念珠菌感染風險增加3-5倍。長期使用可能誘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重癥需口服甲硝唑治療。建議療程不超過7天,必要時進行糞便菌群檢測。
使用抗生素期間應保持每日1500-2000ml水分攝入,適量補充含雙歧桿菌的酸奶。出現持續發熱或血便需立即就醫,避免自行調整用藥劑量。用藥后兩周內出現新發皮疹仍需考慮遲發型過敏反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