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難產可能由胎兒過大、產道異常、分娩姿勢不當、宮縮乏力、骨盆狹窄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分娩體位、會陰側切、恥骨聯合切開、胎頭旋轉術、緊急剖宮產等方式治療。
1、胎兒缺氧:肩難產可能導致臍帶受壓,胎兒供氧中斷。缺氧超過5分鐘可能造成腦損傷,表現為肌張力低下、驚厥或昏迷。需立即解除壓迫,必要時使用納洛酮、氨茶堿、地塞米松等藥物支持。
2、臂叢神經損傷:胎兒肩部卡壓易致神經牽拉傷,發生率達4%-15%。典型表現為患側上肢內收內旋、腕部下垂。多數通過維生素B1、甲鈷胺、神經生長因子營養治療可恢復,嚴重者需神經松解術。
3、鎖骨骨折:娩肩過程中暴力操作易致骨折,發生率約0.5%。特征性表現為患側擁抱反射消失、局部骨擦音。通常用三角巾固定2-3周自愈,偶需克氏針內固定。
4、顱內出血:產道擠壓與缺氧協同作用可能引發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異常哭鬧、前囟膨隆。需頭顱CT確診,輕癥觀察,重癥需甘露醇降顱壓或硬膜下穿刺。
5、代謝紊亂:缺氧繼發酸中毒可致心肌損傷,表現為心率>160次/分或<100次/分。需血氣分析監測,靜脈補充碳酸氫鈉、葡萄糖酸鈣、胰島素糾正失衡。
產后需監測新生兒神經反射及生命體征72小時,母乳喂養時注意患肢保護。建議每日進行被動關節活動,3月齡時進行發育商評估。若出現抓握無力或雙上肢運動不對稱,需及時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查。母親后續妊娠應嚴格控重,孕34周后需超聲評估胎兒肩腹徑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