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有血塊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動、子宮位置異常、子宮內膜脫落速度過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
1、激素失衡:
孕激素不足會導致子宮內膜脫落不完整,經血中混入未充分溶解的組織碎片形成血塊。保持規律作息、減少壓力有助于平衡激素,避免攝入生冷食物可減少子宮收縮異常。
2、子宮后傾:
子宮后屈位使經血排出受阻,淤積后形成凝塊。膝胸臥位練習可改善子宮位置,每日熱敷下腹部1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瑜伽貓牛式能輔助調整骨盆角度。
3、內膜脫落快:
經期劇烈運動或受涼會導致內膜大面積剝落。使用暖寶寶維持腹部溫度在38℃左右,選擇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飲用生姜紅糖水可減緩內膜脫落速度。
4、子宮肌瘤:
肌瘤壓迫宮腔使經血滯留,可能與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常伴有經期延長和貧血。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膠囊可縮小肌瘤體積,嚴重時需行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
5、內膜異位癥:
異位內膜組織導致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發強烈宮縮形成血塊,多伴隨嚴重痛經??诜茉兴?、地諾孕素可抑制內膜生長,腹腔鏡手術能清除異位病灶。
經期每日飲用200ml紅豆湯或桂圓紅棗茶補充鐵質,避免游泳等水下運動,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減少盆腔壓迫。若血塊持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或伴有頭暈乏力,需進行婦科超聲和激素六項檢查。記錄月經周期中血塊出現的時間、大小及伴隨癥狀,為醫生診斷提供參考依據。經期后三天可進行快走、普拉提等溫和運動促進殘留經血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