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糞便可能由消化道出血、鐵劑補充、特定食物等因素引起。常見原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食用動物血制品、服用鉍劑類藥物、攝入深色食物、胃潰瘍等。建議結合近期飲食和用藥情況初步判斷,若排除食物或藥物因素后仍持續出現黑便,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
食管、胃或十二指腸出血時,血液在腸道內氧化形成硫化鐵,導致糞便呈柏油樣黑色。常見于胃潰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等疾病,可能伴隨嘔血、頭暈等癥狀。需立即就醫進行胃鏡檢查,藥物可選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止血藥如血凝酶。
食用豬血、鴨血等動物血制品后,未被完全消化的血液成分會使糞便顏色變深。這種生理性黑便通常無特殊氣味,停止食用后1-2天內可恢復正常。無需特殊處理,但需與病理性黑便鑒別。
服用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等胃黏膜保護劑后,藥物中的鉍鹽與腸道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鉍,導致糞便呈灰黑色。屬于正常藥物反應,停藥后即消失,但需注意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能引發鉍中毒。
大量進食桑葚、黑芝麻、巧克力等深色食物可能暫時改變糞便顏色。此類黑便多呈不均勻著色,且糞便隱血試驗陰性。調整飲食結構后癥狀可緩解,必要時可做糞便潛血檢測排除出血。
胃潰瘍侵蝕血管會導致慢性滲血,血液經腸道分解形成黑便,常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癥狀。確診需依靠胃鏡檢查,治療包括抑酸藥如雷貝拉唑、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嚴重出血需內鏡下止血。
出現黑便時應記錄排便頻率和伴隨癥狀,避免劇烈運動。飲食宜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同時出現面色蒼白、心慌等貧血表現,或黑便持續超過3天,須立即消化內科就診。老年人及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出現黑便時,更應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建議完善血常規和胃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