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疙瘩變成硬塊可能與炎癥消退、組織纖維化、繼發感染、皮脂腺囊腫或瘢痕增生有關。毒疙瘩通常指毛囊炎或癤腫,硬塊形成是疾病發展的常見表現之一。
急性炎癥后期局部充血水腫減輕,中性粒細胞吞噬病原體后形成膿液,隨著膿液吸收或排出,病灶周圍結締組織增生包裹形成硬結。此時無須特殊處理,保持皮膚清潔即可,避免擠壓硬塊。
反復發作的慢性炎癥導致成纖維細胞活化,膠原蛋白沉積形成纖維化硬結。常見于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未及時控制的情況,可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必要時醫生可能建議使用積雪苷霜軟膏等藥物改善纖維化。
原發灶細菌擴散至深層組織引發蜂窩織炎,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繁殖導致皮下組織化膿壞死,形成質地堅硬的炎性包塊。需就醫進行抗生素治療,醫生可能開具頭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藥物。
毛囊口堵塞后皮脂淤積形成囊腫,繼發感染時表現為紅腫硬塊。較小囊腫可觀察,較大囊腫需醫生評估是否行囊腫切除術,合并感染時需先控制炎癥再手術。
瘢痕體質患者炎癥愈合過程中膠原合成過度,形成突出皮面的質硬瘢痕疙瘩。早期可醫生指導下使用復方肝素鈉尿囊素凝膠,頑固性瘢痕可能需要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療。
出現硬塊后應避免搔抓或自行挑破,觀察是否伴隨疼痛加劇、發熱等全身癥狀。日常注意皮膚清潔,油性膚質人群需定期去角質防止毛囊堵塞。飲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鋅元素有助于皮膚修復。硬塊持續增大或破潰不愈時需及時至皮膚科就診,通過超聲檢查明確性質后針對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