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嗆奶是喂養過程中常見的現象,通常由喂養姿勢不當、奶流速過快或嬰兒吞咽協調性不足引起。嗆奶可能導致短暫咳嗽或哭鬧,嚴重時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通過調整喂養方式、控制奶量和觀察嬰兒狀態可有效預防。
喂養姿勢不當是嗆奶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養時應讓嬰兒頭部略高于身體,身體呈直線,避免平躺吃奶。奶瓶喂養時奶瓶傾斜約45度,確保奶嘴充滿乳汁減少空氣吸入。喂奶后豎抱拍嗝15-20分鐘,幫助排出胃內空氣。
奶流速過快容易引發嗆奶。母乳喂養時可用手指輕壓乳暈控制流速;奶瓶喂養選擇適合月齡的奶嘴,新生兒建議使用S號圓孔奶嘴。喂奶過程中發現嬰兒嘴角溢奶或頻繁吞咽時,可暫停喂養讓其休息。
嬰兒生理特點也影響喂養安全。早產兒或低體重兒吞咽反射較弱,建議少量多次喂養。感冒鼻塞時可用生理鹽水滴鼻清理鼻腔后再喂奶。發現嬰兒吃奶時面色發紅、頻繁扭動,需立即停止喂養并側臥拍背。
選擇合適喂養時機能降低風險。避免在嬰兒過度饑餓時喂奶,哭鬧劇烈時先安撫再喂養。剛睡醒或迷糊狀態時吞咽功能未完全激活,需保持清醒進食。喂奶后半小時內避免劇烈活動或更換尿布。
少數情況需警惕病理性因素。胃食管反流患兒可采用半臥位喂養,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配方奶增稠劑。唇腭裂嬰兒需使用特殊奶嘴。反復嗆奶伴隨呼吸急促、發熱時,應及時就醫排除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