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重要檢查手段主要有胃鏡檢查、病理活檢、影像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幽門螺桿菌檢測等。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病理活檢能明確腫瘤性質,影像學檢查可評估腫瘤范圍,腫瘤標志物檢測有助于輔助診斷,幽門螺桿菌檢測可排查感染因素。
1、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癌的首選方法,通過內鏡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的形態、色澤及血管分布情況,發現早期微小病變。檢查過程中可對可疑病灶進行放大觀察或染色,提高早期胃癌檢出率。胃鏡檢查具有直觀、準確性高的特點,能發現黏膜層微小癌變,為后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2、病理活檢
病理活檢是確診胃癌的金標準,在胃鏡檢查時鉗取可疑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組織結構等特征,可明確病變性質、分化程度及浸潤深度。病理結果能區分腺癌、印戒細胞癌等類型,對制定治療方案具有決定性作用,同時可進行免疫組化檢測輔助分型。
3、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包括CT、MRI、超聲內鏡等,可評估胃癌的局部浸潤范圍及遠處轉移情況。CT能顯示胃壁增厚、周圍淋巴結腫大及遠處器官轉移,MRI對軟組織分辨率更高,超聲內鏡可精確判斷腫瘤浸潤深度。這些檢查為臨床分期提供依據,幫助選擇手術方式或評估治療效果。
4、腫瘤標志物檢測
腫瘤標志物如CEA、CA19-9等對胃癌診斷具有輔助價值,雖特異性不高但可用于監測病情變化。標志物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腫瘤存在,治療后下降表明治療有效,復發時可能再度升高。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不能單獨作為診斷依據,主要用于療效評估和隨訪監測。
5、幽門螺桿菌檢測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可通過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或胃黏膜活檢進行診斷。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尤其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更為重要。檢測陽性者需規范治療,并定期隨訪胃鏡監測胃黏膜變化,預防癌變發生。
胃癌檢查需根據病情選擇合適手段,胃鏡與病理活檢是診斷核心,影像學檢查評估分期,腫瘤標志物輔助監測。日常應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高鹽、腌制食品,戒煙限酒。出現上腹不適、消瘦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高危人群應定期胃鏡篩查。檢查發現可疑病變應積極配合醫生進一步診治,早期診斷對預后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