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肚子疼可通過熱敷腹部、調整飲食、服用解痙藥物、抗感染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緩解。腹痛可能由胃腸痙攣、飲食不當、胃腸炎、闌尾炎、腸梗阻等原因引起。
1、熱敷腹部
使用溫熱毛巾或熱水袋敷于疼痛部位,溫度控制在40-50攝氏度為宜。熱敷能放松腹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引起的陣發(fā)性絞痛。注意避免燙傷皮膚,每次熱敷不超過20分鐘,可間隔1小時重復進行。該方法適用于受涼、經期或輕度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痛。
2、調整飲食
暫停固體食物攝入6-8小時,改為少量多次飲用溫鹽水或米湯。癥狀緩解后逐步過渡到稀粥、面條等低脂低纖維食物,避免奶制品、高糖及辛辣刺激食物。飲食調整能減輕胃腸負擔,尤其適合暴飲暴食或食物不耐受引發(fā)的腹痛。若伴隨嘔吐需防止脫水,可口服補液鹽溶液。
3、解痙藥物
山莨菪堿片、顛茄片、匹維溴銨片等抗膽堿藥能阻斷平滑肌痙攣,適用于胃腸蠕動異常導致的絞痛。這類藥物須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服藥期間可能出現(xiàn)口干、視物模糊等副作用,通常停藥后可自行緩解。
4、抗感染治療
諾氟沙星膠囊、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藥物組合可用于細菌性胃腸炎。諾氟沙星能抑制腸道致病菌,蒙脫石散保護胃腸黏膜,益生菌調節(jié)菌群平衡。感染性腹瀉常伴隨發(fā)熱、里急后重感,糞便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
5、手術干預
急性闌尾炎需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腸梗阻則根據病因選擇粘連松解術或腸管切除術。手術指征包括持續(xù)加劇的固定壓痛、肌緊張、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影像學檢查可見闌尾增粗或腸管擴張。術后需禁食至腸功能恢復,逐步過渡到流質飲食。
突發(fā)腹痛期間應臥床休息,記錄疼痛性質、部位及持續(xù)時間。絞痛可嘗試改變體位緩解,持續(xù)銳痛或放射痛需立即就醫(yī)。恢復期保持飲食清淡,適量補充優(yōu)質蛋白如蒸蛋羹、嫩豆腐。每日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蠕動,避免劇烈運動。癥狀反復或加重時需完善血常規(guī)、腹部超聲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