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尿路感染可通過抗真菌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礎疾病、局部治療及預防復發等方式治療。真菌性尿路感染通常由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致病菌引起,常見于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留置導尿管等人群。
1、抗真菌藥物治療
真菌性尿路感染需根據病原體類型選擇抗真菌藥物。氟康唑適用于多數念珠菌感染,可口服或靜脈給藥。兩性霉素B對耐藥菌株有效,但需注意腎毒性。伏立康唑對部分罕見真菌有效,適用于重癥感染。使用抗真菌藥物需嚴格遵醫囑,避免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治療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及藥物不良反應。
2、調整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水分攝入有助于稀釋尿液并促進真菌排出。減少高糖飲食可降低真菌繁殖風險。避免長時間憋尿及會陰清潔可減少感染概率。穿著透氣棉質內褲有助于保持會陰干燥。適度運動可增強免疫力,但需避免過度勞累。
3、控制基礎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環境易滋生真菌。免疫抑制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免疫抑制劑用量。長期使用抗生素者需評估用藥必要性,避免菌群失調。留置導尿管患者應盡早拔管或定期更換。泌尿系統畸形患者需考慮手術矯正。
4、局部治療
膀胱灌注兩性霉素B可用于局部真菌感染治療。堿性化尿液可抑制部分真菌生長,但需注意電解質平衡。會陰部使用抗真菌藥膏可預防繼發感染。導尿管相關感染需加強局部消毒護理。嚴重上尿路感染可考慮經皮腎造瘺引流。
5、預防復發
完成全程抗真菌治療可降低復發概率。定期復查尿常規及真菌培養有助于早期發現復發。增強免疫力可通過均衡營養及規律作息實現。避免濫用抗生素可維持正常菌群平衡。高危人群可考慮預防性使用抗真菌藥物。
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每日更換內褲并用熱水燙洗。飲食上多攝入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類、蛋類及新鮮蔬菜水果,限制高糖高脂飲食。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但應避免過度疲勞。治療期間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出現發熱、腰痛或血尿等癥狀時應及時復診。長期留置導尿管者需定期進行尿液檢查,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監測血糖水平。預防復發關鍵在于控制基礎疾病和增強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