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不盡可能由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膀胱過度活動癥、尿道狹窄、神經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尿不盡是指排尿后仍有尿液殘留感或需要多次排尿的癥狀,通常伴隨尿頻、尿急等不適。
中老年男性常見病因,增生的前列腺壓迫尿道導致排尿阻力增加。典型表現為夜尿增多、尿流變細、排尿中斷。可通過直腸指診和前列腺超聲確診。治療藥物包括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非那雄胺片等,嚴重者需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細菌侵入泌尿系統引發炎癥反應,常見致病菌為大腸埃希菌。除尿不盡外還可出現排尿灼痛、尿液渾濁。尿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升高。可選用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療,需保持每日飲水量。
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縮導致尿急癥狀,可能由神經系統病變或特發性因素引起。尿動力學檢查可明確診斷。常用酒石酸托特羅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藥物抑制膀胱過度活動,配合盆底肌訓練。
尿道內腔變窄阻礙尿液排出,多由外傷、炎癥或醫源性損傷導致。排尿時尿線明顯變細,嚴重者呈滴瀝狀。尿道造影可確定狹窄部位,輕度可行尿道擴張術,重度需尿道成形術。
控制排尿的神經通路受損所致,常見于糖尿病、脊髓損傷患者。表現為排尿困難與尿失禁交替出現。需進行尿流動力學評估,治療包括間歇導尿、骶神經調節術等,同時需控制原發病。
建議出現尿不盡癥狀的男性避免憋尿,限制酒精及辛辣食物攝入。每日保持適量飲水,睡前兩小時減少液體攝入。可嘗試溫水坐浴緩解不適,記錄排尿日記幫助醫生診斷。若癥狀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發熱、血尿等情況,應及時到泌尿外科就診完善尿常規、泌尿系超聲等檢查。長期尿不盡可能導致膀胱結石、腎積水等并發癥,需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