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主要由維生素D缺乏引起,可能由日曬不足、飲食攝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礙、肝腎疾病、遺傳代謝異常等因素導致。
1、日曬不足:
人體皮膚在紫外線照射下可合成維生素D,長期室內活動或過度防曬導致光照不足。建議每日戶外活動30分鐘,暴露面部和手臂。
2、飲食缺乏:
天然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三文魚、蛋黃、動物肝臟。母乳喂養嬰兒需補充維生素D制劑,配方奶喂養需確保每日攝入量達標。
3、吸收障礙:
乳糜瀉、克羅恩病等腸道疾病影響脂肪吸收,維生素D作為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受阻。可能與慢性腹瀉、脂肪瀉等癥狀相關,需治療原發病。
4、肝腎疾病:
嚴重肝病影響維生素D羥化過程,腎病導致活性維生素D代謝異常。通常伴隨水腫、黃疸等癥狀,需監測25-羥維生素D水平。
5、遺傳因素:
低磷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遺傳性疾病,與腎臟磷酸鹽轉運蛋白基因突變有關。表現為頑固性低血磷,需終身補充磷酸鹽制劑。
預防佝僂病需保證每日400-800IU維生素D攝入,嬰幼兒堅持補充維生素AD滴劑。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每日需600IU,早產兒前三個月需800-1000IU。冬季日照不足地區建議檢測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低于30nmol/L需醫療干預。適度進行負重運動如步行、爬樓梯可促進骨骼發育,避免過量攝入咖啡因影響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