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掉頭發建議掛皮膚科或婦產科。哺乳期脫發可能與激素水平變化、營養缺乏、精神壓力、頭皮疾病、產后休止期脫發等因素有關。
一、皮膚科
皮膚科可排查脂溢性皮炎、頭癬等頭皮疾病導致的脫發。哺乳期激素波動可能誘發頭皮油脂分泌異常,表現為頭皮屑增多伴毛囊炎,需通過皮膚鏡檢或真菌培養確診。醫生可能建議使用酮康唑洗劑等外用抗真菌藥物,哺乳期用藥需嚴格遵循醫囑。
二、婦產科
婦產科可評估產后激素恢復情況。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延緩頭發脫落,分娩后雌激素驟降會使更多毛囊進入休止期,屬于生理性產后脫發。若伴隨月經不調、疲勞等癥狀,需檢查促甲狀腺激素、血清鐵蛋白等指標,排除甲狀腺功能異常或缺鐵性貧血。
三、營養科
哺乳期蛋白質、鐵、鋅等營養素需求增加,飲食攝入不足可能導致頭發稀疏。營養科可通過膳食分析制定補充方案,優先選擇動物肝臟、深海魚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多糖鐵復合物等鐵劑。
四、內分泌科
持續脫發超過6個月需排查內分泌疾病。產后甲狀腺炎可能引起甲亢或甲減,表現為頭發干枯易斷、體重異常波動。醫生會建議檢測甲狀腺功能五項,確診后使用左甲狀腺素鈉等藥物調節代謝,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母乳喂養安全性。
五、心理科
長期睡眠不足與育兒壓力可能加重脫發。心理科可通過焦慮量表評估情緒狀態,推薦正念冥想等減壓方式。嚴重焦慮時可短期使用哺乳期安全的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等抗抑郁藥,需配合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睡眠質量。
哺乳期脫發護理需保證每日攝入瘦肉、雞蛋、豆類等優質蛋白,適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富含亞油酸的食物。洗頭時水溫不超過40攝氏度,避免用力拉扯頭發。多數情況下產后6-12個月激素水平穩定后脫發會自行緩解,若脫發量每日超過100根或出現斑禿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