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灼痛、反酸和口苦。其典型癥狀由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引起,可伴隨胃黏膜損傷和功能障礙。
胃部灼熱感是早期常見癥狀,多發生于餐后1-2小時,疼痛位置集中于劍突下區域。反流液刺激胃黏膜會產生持續性燒灼樣疼痛,平臥或彎腰時癥狀加重。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胸骨后,易與心絞痛混淆。
膽汁反流特征性表現為口苦和嘔吐黃綠色液體。晨起時口腔出現明顯苦味,嘔吐物可見膽汁染色。長期反流可能引發食欲減退、體重下降等營養不良表現,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嚴重者出現糜爛或潰瘍。
胃食管反流癥狀常與膽汁反流并存。患者可能出現反酸、噯氣、吞咽不適等食管刺激癥狀。夜間平臥時易發生嗆咳,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咽炎或聲嘶。
少數病例可能發展為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變。持續上腹痛伴體重驟減、嘔血黑便時需警惕惡性轉化。胃鏡下黏膜活檢可明確病理改變程度。
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報警癥狀時應消化科就診。胃鏡檢查是確診金標準,24小時胃內膽汁監測能量化反流程度。治療需結合抑酸藥物、促胃腸動力藥和黏膜保護劑綜合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