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咬皮炎可通過局部冷敷、外用藥物、避免搔抓、保持皮膚清潔、觀察癥狀變化等方式緩解,通常由蚊蟲叮咬、過敏反應、細菌感染、昆蟲毒液刺激、個體敏感性差異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
被叮咬后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處10-15分鐘,能收縮血管減輕紅腫熱痛。冷敷可抑制組胺釋放,降低神經末梢敏感性,每日重復3-4次效果更佳。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凍傷。
2、外用藥物:
輕中度癥狀可使用爐甘石洗劑、氫化可的松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含薄荷腦的藥膏能止癢,抗生素藥膏預防繼發感染。涂抹前需清潔皮膚,每日2-3次薄涂,兒童需選擇低濃度制劑。
3、避免搔抓:
搔抓會破壞皮膚屏障導致細菌感染,延長愈合時間。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質手套,夜間瘙癢明顯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穿寬松衣物減少摩擦,嬰幼兒需密切看護防止抓傷。
4、保持清潔:
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患處,避免使用堿性肥皂。被蜱蟲叮咬需用鑷子垂直拔出殘留口器。叮咬處破潰時可外用碘伏消毒,覆蓋無菌敷料防止污染,定期更換包扎材料。
5、觀察癥狀:
多數蟲咬皮炎3-7天自愈,若出現發熱、膿性分泌物、淋巴結腫大需就醫。毒蜘蛛或蜈蚣咬傷可能引發全身中毒反應,表現為肌肉痙攣、呼吸困難時需急診處理。
飲食宜清淡避免海鮮等易致敏食物,多攝入維生素C增強皮膚修復能力。戶外活動穿淺色長袖衣褲,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蟲劑。被叮咬后48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加速毒素擴散,居家環境定期除螨殺蟲降低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