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術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排便管理、活動限制、飲食調整和定期復查。術后恢復期通常需要2-4周,具體時間與手術方式、患者年齡及基礎疾病有關。
1、傷口護理:
保持肛周清潔干燥是預防感染的關鍵。每日用溫水或稀釋碘伏溶液清洗肛門2-3次,清洗后輕輕拍干。若采用經肛門手術,需觀察敷料滲血情況,術后24小時內少量滲血屬正常現象。出現持續出血、膿性分泌物或劇烈疼痛時需立即就醫。肛門局部可墊柔軟棉墊減輕摩擦,避免使用衛生巾等不透氣材料。
2、排便管理:
術后3天內建議服用緩瀉劑如乳果糖保持軟便,防止用力排便導致吻合口裂開。排便時采用坐姿,避免久蹲,必要時使用開塞露輔助。出現大便失禁需進行提肛訓練,每日3組,每組收縮肛門10-15次。便秘患者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但術后2周內需控制粗纖維食物量。
3、活動限制:
術后1周內以臥床休息為主,避免久坐、久站及提重物超過5公斤。2周后可逐步恢復輕體力活動,但3個月內禁止劇烈運動如深蹲、騎自行車。采用腹腔鏡手術者需特別注意腹部切口愈合情況,咳嗽時用手按壓腹部減輕腹壓。建議使用腹帶支撐1個月,每日佩戴不超過8小時。
4、飲食調整:
術后6小時可飲溫水,24小時后過渡至流質飲食米湯、藕粉。3天后改為半流質粥、爛面條,1周后逐步恢復正常飲食。恢復期需保證每日2000ml飲水量,優先選擇高蛋白魚肉、蛋羹、低渣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酒精及產氣食物豆類、碳酸飲料,乳制品攝入需根據個體耐受性調整。
5、定期復查:
術后1周需門診檢查傷口愈合情況,1個月評估肛門功能恢復狀態。腹腔鏡手術患者需在3個月后行排糞造影復查。長期隨訪中若出現肛門墜脹感加重、排便困難或再次脫出,需及時就診。合并糖尿病、慢性咳嗽等基礎疾病者應加強原發病控制,老年患者建議每半年進行肛門指檢。
術后康復期建議每日進行溫水坐浴2次每次10-15分鐘,水溫控制在38-40℃。飲食上可增加山藥、蓮子等健脾食材,避免寒涼食物。穿著寬松棉質內褲,睡眠時采取側臥位減輕肛周壓力。心理方面需消除對排便的恐懼感,建立規律如廁習慣。術后3個月可逐步開展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但需在專業指導下進行。注意觀察體溫變化,若持續低熱可能提示潛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