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的小紅點可能由毛細血管擴張、過敏性皮炎、蟲咬反應、真菌感染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引起。
1、毛細血管擴張:
毛細血管擴張是皮膚表面微小血管異常擴張的表現,常見于面部、頸部和胸部。多由日曬、溫度變化或激素波動導致,表現為針尖大小的鮮紅或暗紅色斑點,按壓褪色。日常需避免冷熱刺激,嚴重時可選擇激光治療。
2、過敏性皮炎:
接觸花粉、化妝品等過敏原可能引發局部紅斑伴瘙癢,皮疹形態多樣,可能出現丘疹或水皰。可能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有關,通常表現為邊界不清的紅斑。建議排查過敏原,醫生可能開具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
3、蟲咬反應:
蚊蟲叮咬后釋放的唾液蛋白會引發局部炎癥,形成中心有針眼的紅色丘疹,常伴明顯瘙癢。可能與個體對蟲咬毒素的敏感度有關,通常表現為孤立性皮疹。冷敷可緩解癥狀,持續腫脹需使用糖皮質激素藥膏。
4、真菌感染:
紅色毛癬菌等真菌侵犯角質層會導致環形紅斑,邊緣隆起伴脫屑,好發于潮濕部位。可能與免疫力下降或衛生條件有關,通常表現為擴散性皮損。確診需真菌鏡檢,可外用聯苯芐唑乳膏治療。
5、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低于50×10?/L時可能出現出血性紫癜,表現為壓之不褪色的針尖樣紅點,多見于下肢。可能與造血功能障礙或藥物副作用有關,通常伴隨牙齦出血等癥狀。需立即檢查血常規,嚴重者需輸注血小板。
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搔抓皮疹。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洗澡水溫不超過38℃。飲食上補充維生素C增強血管彈性,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觀察紅點是否擴大、滲液或伴隨發熱,出現淤青、鼻出血等全身癥狀時需急診排查血液疾病。戶外活動做好防蟲防曬,新換洗的床單應高溫消毒,過敏體質者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