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可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定期監測、中醫調理等方式控制。該病通常與年齡增長、雄激素水平異常、慢性炎癥刺激、代謝綜合征、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
1、藥物治療: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多沙唑嗪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5α還原酶抑制劑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能縮小腺體體積;植物制劑如鋸棕櫚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藥物治療適用于中度癥狀患者,需持續用藥3-6個月評估療效。
2、物理治療:經尿道微波熱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前列腺按摩有助于減輕充血狀態;溫水坐浴能緩解盆腔肌肉痙攣。物理療法適合輕癥患者,每周2-3次,需配合其他治療手段。
3、生活調整:限制每日飲水量在2000ml以內;減少酒精及咖啡因攝入;避免久坐超過2小時;練習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保持規律性生活。這些措施可降低膀胱刺激癥狀發生頻率。
4、定期監測:每6個月進行IPSS評分;每年復查前列腺超聲;監測尿流率變化;記錄夜尿次數;跟蹤腎功能指標。動態觀察適用于無癥狀或輕度患者,當最大尿流率<10ml/s需考慮手術。
5、中醫調理:針灸關元、氣海等穴位改善氣滯;服用癃閉舒膠囊通淋利尿;采用艾灸溫補腎陽;中藥坐浴選用黃柏、苦參;耳穴壓豆調節神經功能。中醫治療周期較長,需辨證施治3個月以上。
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適量食用南瓜籽、西紅柿等含鋅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夜間排尿可采用雙次排尿法,睡前3小時限制飲水。當出現急性尿潴留、反復血尿、腎功能損害或合并膀胱結石時,需及時考慮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或激光汽化術等手術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