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皮膚出現痘痘樣皮疹并滲出液體,通常由真菌感染、汗皰疹或接觸性皮炎引起。常見原因包括足癬水皰型、汗液潴留導致的濕疹樣反應,以及過敏原刺激引發的炎癥反應。
足癬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皰,皰壁厚且液體清亮,破潰后形成領圈狀脫屑。發病與穿不透氣鞋襪、公共場所赤足行走有關,可能伴隨瘙癢或灼熱感。治療需使用抗真菌藥物如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嚴重時口服伊曲康唑。
汗皰疹屬于特殊類型濕疹,好發于足底和趾側,呈現針尖至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皰,對稱分布且皰液黏稠。高溫潮濕環境、精神壓力是誘因,常伴有刺痛感。處理以收斂止癢為主,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
接觸性皮炎因皮膚接觸洗滌劑、橡膠鞋材等致敏物導致,表現為紅斑基礎上的密集小水皰,邊界清晰且滲出明顯。需排查并避免過敏原,急性期用3%硼酸溶液濕敷,亞急性期涂抹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
若皮疹持續擴散、出現膿性分泌物或發熱,需排除細菌感染可能。日常應保持足部干燥,選擇純棉透氣襪,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反復發作或癥狀加重者建議皮膚科就診行真菌鏡檢或斑貼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