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切除術后恢復時間約需6-8周,具體可通過傷口護理、疼痛管理、活動調整、心理調適、并發癥監測等方式促進康復。手術創傷程度、個體差異、術后護理質量等因素均會影響恢復進程。
1、傷口護理:
陰道頂端切口需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術后2周內禁止盆浴或游泳,防止逆行感染。觀察陰道分泌物性狀,出現膿性分泌物或發熱需及時就醫。術后4周內避免性生活,防止傷口裂開。
2、疼痛管理:
術后48小時內可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鎮痛藥物。腹部脹痛可通過熱敷緩解,保持半臥位減少盆腔壓力。咳嗽時用手按壓腹部保護傷口,持續劇痛伴嘔吐需排除腸梗阻可能。
3、活動調整:
術后24小時可床邊活動,2周內避免提重物超過5公斤。循序漸進增加散步時間,6周后逐步恢復慢跑、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出現陰道出血或墜脹感應立即停止活動,術后3個月禁止高強度核心訓練。
4、心理調適:
激素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可通過正念冥想緩解焦慮。參加術后康復小組交流經驗,與伴侶溝通需求變化。嚴重情緒障礙可考慮認知行為療法,雌激素替代治療需醫生評估。
5、并發癥監測:
術后出血多發生在72小時內,需監測血壓及血紅蛋白。尿潴留可通過熱敷下腹部誘導排尿,必要時導尿。下肢腫痛需排查深靜脈血栓,長期盆腔痛可能提示粘連需腹腔鏡探查。
恢復期應保證每日60g優質蛋白攝入,優先選擇魚肉、雞胸肉、大豆制品。補充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適量食用獼猴桃、彩椒等食材。術后6周開始凱格爾運動,每天3組收縮盆底肌。定期復查評估盆腔器官脫垂情況,術后1年需篩查卵巢功能。保持每日30分鐘步行,避免久坐超過2小時。出現異常陰道流血、持續發熱或排尿困難需立即返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