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低可能增加早產概率,但并非必然導致早產。胎位低可能與胎盤位置異常、子宮結構異常、多胎妊娠、既往宮腔手術史、宮頸機能不全等因素有關。
胎盤位置異常如前置胎盤時,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或覆蓋宮頸口,易引發無痛性出血或宮縮,增加早產風險。子宮結構異常如雙角子宮或縱隔子宮可能限制胎兒活動空間,導致胎位偏低。多胎妊娠因宮腔壓力增大,胎盤血供相對不足,可能促使胎兒向宮頸方向移動。既往剖宮產或子宮肌瘤剔除術形成的瘢痕可能影響胎盤著床位置,導致胎盤低置狀態。宮頸機能不全者宮頸過早縮短或擴張,胎兒重力作用下更易出現胎位下降。
存在宮頸環扎術指征的孕婦可通過手術加固宮頸結構,降低胎位繼續下移風險。超聲監測可評估胎盤邊緣與宮頸內口的距離,動態觀察胎位變化。對于合并前置胎盤的孕婦,需避免劇烈運動和性生活,出現陰道流血應立即臥床休息。妊娠28周后確診中央型前置胎盤者,建議提前制定剖宮產計劃。宮頸長度小于25毫米的孕婦可考慮使用孕酮制劑抑制宮縮。
胎位低孕婦應保持充足睡眠,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避免提重物、久站或增加腹壓的動作,防止誘發宮縮。定期進行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出現規律腹痛、陰道流液或見紅等早產征兆時需及時就醫。飲食上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鐵元素,預防貧血加重胎盤供氧不足。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焦慮情緒影響內分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