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出血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激素治療、中醫調理、生活干預等方式治療。子宮出血通常由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原因引起。
1、藥物治療
子宮出血的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或輕度器質性疾病。常用藥物包括氨甲環酸片、炔諾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氨甲環酸片通過抑制纖溶系統減少出血,適用于急性出血期。炔諾酮片屬于孕激素類藥物,可調節子宮內膜生長。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是復方避孕藥,通過抑制排卵調節月經周期。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用藥導致不良反應。
2、手術治療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或存在明確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常見術式包括宮腔鏡下子宮內膜切除術、子宮動脈栓塞術等。宮腔鏡手術可精準切除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子宮動脈栓塞術通過阻斷血流控制難治性出血。手術治療創傷較大,適用于已完成生育或病情嚴重的患者。
3、激素治療
激素治療主要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異常。常用方案包括雌激素療法、孕激素療法等。雌激素可促進子宮內膜修復,適用于青春期功血。孕激素可轉化子宮內膜,適用于圍絕經期出血。激素治療需規范用藥周期,突然停藥可能導致撤退性出血。
4、中醫調理
中醫將子宮出血歸為崩漏范疇,治療以辨證施治為原則。常見證型包括血熱妄行、氣虛不攝、血瘀阻滯等。血熱型可用清熱固經湯,氣虛型可用歸脾湯,血瘀型可用少腹逐瘀湯。中醫治療周期較長,需配合飲食調理,避免生冷辛辣食物。
5、生活干預
生活干預是子宮出血的基礎治療措施。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經期注意保暖,禁止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飲食宜清淡營養,適量補充含鐵食物預防貧血。建立月經日記記錄出血情況,定期復查評估治療效果。
子宮出血患者需根據病因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治療期間應保持外陰清潔,使用透氣棉質內褲,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飲食可適量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配合紅棗、枸杞等藥膳調理。適度進行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加重出血。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應及時就醫,長期出血不愈需排查惡性病變可能。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