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和燙傷在醫學上屬于不同類型的皮膚損傷,主要區別在于致傷原因。燒傷通常由火焰、高溫物體或電流等直接接觸導致,燙傷則多因熱水、蒸汽或熱液等高溫液體引起。兩者在損傷深度、臨床表現及護理方式上存在差異。
燒傷的損傷機制以干熱為主,常見于火焰灼傷或電擊傷。皮膚接觸高溫物體時,局部組織迅速脫水壞死,形成焦痂,可能伴隨深層組織損傷。燒傷創面通常邊界清晰,疼痛感劇烈,嚴重時可累及肌肉甚至骨骼。臨床處理需優先清除致傷源,評估燒傷面積和深度,三度燒傷往往需要植皮手術修復。
燙傷主要由濕熱導致,例如沸水潑灑或蒸汽接觸。與燒傷相比,燙傷創面多呈現紅腫、水皰等濕潤性損傷特征,疼痛程度與溫度和作用時間相關。淺二度燙傷常見完整水皰形成,處理不當易繼發感染。緊急處理需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避免撕脫表皮,多數情況下通過規范換藥可愈合。
無論是燒傷還是燙傷,受傷后都應立即脫離熱源,用清潔冷水持續降溫15-20分鐘。避免使用冰塊直接冷敷或涂抹牙膏等偏方,防止二次損傷。深度創面需專業清創處理,預防感染和瘢痕形成。日常需注意廚房用火安全,使用熱水器時調節適宜溫度,兒童活動區域應遠離熱源。出現大面積損傷或面部、關節等特殊部位受傷時,必須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