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膽紅素是膽紅素的一種結合形式,由間接膽紅素在肝臟中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后生成,主要通過膽汁排泄。直接膽紅素升高可能與膽汁淤積、肝炎、膽管結石等疾病有關。
1、膽紅素代謝過程
間接膽紅素由紅細胞分解產生,進入肝臟后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直接膽紅素。結合后的直接膽紅素水溶性增強,可隨膽汁排入腸道,部分經腸道細菌作用轉化為尿膽原排出體外。
2、臨床檢測意義
直接膽紅素檢測常用于黃疸鑒別診斷。肝細胞損傷時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同步升高,膽道梗阻時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溶血性疾病則主要表現為間接膽紅素增高。
3、病理性升高原因
膽管結石、膽管腫瘤等導致膽汁排泄受阻時,直接膽紅素反流入血。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等肝細胞病變會影響膽紅素結合與排泄功能。先天性膽紅素代謝異常也會引起直接膽紅素異常。
4、伴隨癥狀表現
直接膽紅素升高常伴隨皮膚鞏膜黃染、尿液顏色加深呈濃茶色。膽汁淤積時可出現皮膚瘙癢、陶土樣大便。嚴重者可能出現腹痛、發熱等膽道感染癥狀。
5、診斷與治療方向
需結合肝功能、影像學檢查明確病因。膽道梗阻需解除梗阻因素,肝炎患者需抗病毒或保肝治療。先天性高膽紅素血癥通常無須特殊處理,定期監測即可。
發現直接膽紅素異常應避免高脂飲食,減少肝臟負擔。保持規律作息,禁酒,慎用肝毒性藥物。急性黃疸期建議臥床休息,適量補充維生素。出現皮膚瘙癢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緩解,但需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