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發燒可能與創口感染、免疫反應、干槽癥、術后護理不當或原有炎癥擴散有關。拔牙屬于有創操作,術后可能出現短暫低熱,但持續高熱需警惕并發癥。
1、創口感染
拔牙后口腔細菌可能侵入牙槽窩引發局部感染。表現為創口紅腫疼痛伴發熱,嚴重時可見膿性分泌物。需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清潔口腔。術后24小時內避免漱口以防血凝塊脫落。
2、免疫應激反應
拔牙創傷會激活機體免疫系統釋放致熱因子,多表現為37.5-38℃低熱,通常1-2天自行消退。可適量飲水促進代謝,物理降溫即可,無須特殊用藥。若體溫超過38.5℃或持續3天以上需就醫排查。
3、干槽癥
血凝塊脫落導致牙槽骨暴露時可能誘發干槽癥,特征為劇烈放射性疼痛伴腐臭味,常伴隨38℃以上發熱。需由醫生清創后填入碘仿紗條,配合布洛芬緩釋膠囊鎮痛消炎,必要時靜脈輸注頭孢曲松鈉。
4、術后護理缺陷
過早進食過熱食物、吸煙或用力吸吮可能破壞創面愈合。建議術后2小時禁食,24小時內避免刷牙漱口,48小時內用對側咀嚼軟食。出現低熱時可冰敷面部減輕腫脹,體溫升高時及時復診。
5、原有炎癥擴散
若術前存在根尖周炎、牙周膿腫等病灶,手術可能使細菌入血引起菌血癥。表現為寒戰高熱、心率加快,需血培養后靜脈使用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發生此類情況。
拔牙后應保持口腔清潔但避免過度刺激創面,24小時內禁止吸煙飲酒。飲食選擇溫涼流質如牛奶、蒸蛋,補充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監測體溫變化,出現持續高熱、劇烈疼痛或創口異常滲血時須立即就醫。術后恢復期避免劇烈運動,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