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突然疼痛可通過休息制動、冷敷熱敷、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關節腔注射等方式緩解。膝蓋突然疼痛通常由運動損傷、骨關節炎、滑膜炎、韌帶損傷、痛風性關節炎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動
急性期應立即停止活動,使用護膝或支具固定關節。膝關節制動能減少軟骨磨損,避免半月板二次損傷。建議選擇可調節角度的支具,夜間睡眠時保持膝關節伸直位。制動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周,長期固定可能導致肌肉萎縮。
2、冷敷熱敷
損傷48小時內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鐘間隔2小時,能有效減輕腫脹和炎癥反應。48小時后改用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注意避免凍傷或燙傷,糖尿病患者慎用溫度刺激療法。急性痛風發作時需持續冷敷直至紅腫消退。
3、藥物治療
可遵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緩解疼痛,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保護軟骨,地奧司明片改善微循環。痛風急性期需服用秋水仙堿片,感染性關節炎應使用頭孢克洛分散片。非甾體抗炎藥不宜長期服用,胃潰瘍患者需配合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4、物理治療
超聲波治療可促進滑膜炎癥吸收,沖擊波治療對鈣化性肌腱炎效果顯著。超短波治療能改善關節腔積液,紅外線照射有助于緩解肌肉痙攣。建議每周治療3-5次,治療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嚴重骨質疏松患者禁用高頻電療。
5、關節腔注射
對于頑固性疼痛可采用玻璃酸鈉注射液潤滑關節,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滑膜炎。穿刺需嚴格無菌操作,每月注射不超過1次,每年不超過3次。糖尿病患者注射后需監測血糖,凝血功能障礙者禁用該療法。
日常應保持適度運動增強股四頭肌力量,游泳和騎自行車對膝關節負荷較小。控制體重減輕關節壓力,BMI超過24需進行減重管理。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中老年人每日鈣攝入量應達到1000毫克。避免長時間跪姿或深蹲動作,上下樓梯時使用扶手借力。若疼痛持續兩周無緩解或出現關節變形,需及時進行核磁共振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