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癥的癥狀表現多樣,通常涉及認知、情感、行為等多方面功能異常。常見癥狀包括幻覺、妄想、情感淡漠、行為紊亂、社交退縮等。
1、幻覺:患者可能聽到不存在的聲音或看到虛幻景象,以幻聽最常見。幻聽內容多為批評或命令性語言,常伴隨被害妄想。這類癥狀需通過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進行控制。
2、妄想:表現為堅信不符合現實的錯誤信念,如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夸大妄想等。患者可能認為被監視或擁有超能力,這種癥狀可能與多巴胺系統異常有關,需結合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
3、情感障礙:包括情感淡漠、情緒不穩定或不適切。患者可能對親人遭遇表現漠然,或無故大笑哭泣。情感調節異常與前額葉功能受損相關,心境穩定劑如碳酸鋰、丙戊酸鈉可改善癥狀。
4、行為紊亂:從重復刻板動作到攻擊行為不等。部分患者出現木僵狀態保持固定姿勢,或過度興奮不停走動。行為癥狀往往反映大腦基底節區功能障礙,需行為矯正訓練配合藥物干預。
5、認知衰退:表現為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執行功能受損。患者可能無法完成簡單計算或邏輯判斷,這種認知缺陷與大腦灰質體積減少相關,認知功能訓練可延緩退化進程。
精神病癥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適當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家庭成員應學習非批判性溝通技巧,避免刺激患者敏感情緒。定期復診調整治療方案至關重要,當出現自傷或傷人傾向時需立即就醫。早期系統治療可顯著改善預后,社會功能康復訓練有助于患者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