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是指胎兒在心臟發育過程中出現結構或功能異常的一類心臟疾病,主要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四聯癥、肺動脈瓣狹窄等類型。
1、室間隔缺損
室間隔缺損是左右心室之間的隔膜存在異常開口,導致血液在心臟內異常分流。輕度缺損可能無明顯癥狀,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喂養困難、發育遲緩等癥狀。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控制、介入封堵術或外科修補手術,常用藥物有呋塞米片、地高辛片、卡托普利片等。
2、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是左右心房之間的隔膜存在缺損,使血液在心房水平發生分流。患者可能出現活動耐力下降、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癥狀。小型缺損可能自行閉合,較大缺損需行介入封堵或外科手術,治療藥物包括螺內酯片、氫氯噻嗪片、普萘洛爾片等。
3、動脈導管未閉
動脈導管未閉是指胎兒期連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血管在出生后未能正常閉合。典型表現為心臟雜音,嚴重者可導致心力衰竭。治療可采用藥物促進導管閉合、介入封堵或外科結扎,常用藥物有吲哚美辛片、布洛芬混懸液、多巴胺注射液等。
4、法洛四聯癥
法洛四聯癥是一種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包括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主動脈騎跨和右心室肥厚。患兒常有紫紺、杵狀指和缺氧發作,需通過外科手術矯正,術前可用普萘洛爾片、嗎啡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等藥物緩解癥狀。
5、肺動脈瓣狹窄
肺動脈瓣狹窄是指肺動脈瓣開放受限,導致右心室排血受阻。輕者無癥狀,重者出現乏力、胸痛等癥狀。治療方式包括球囊擴張術或外科瓣膜成形術,常用輔助藥物有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內酯片等。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需定期進行心臟專科隨訪,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預防感染,避免劇烈運動,保證充足營養攝入,限制鈉鹽飲食。孕婦在孕期應避免接觸致畸因素,按時進行產前篩查。出現氣促、紫紺等癥狀加重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