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可通過避免誘因、藥物治療、免疫調節等方式調理。該病通常由過敏原刺激、自身免疫異常、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現為皮膚風團、瘙癢反復發作超過6周。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是關鍵調理措施。常見誘發因素包括海鮮、塵螨、花粉等,建議記錄飲食日記排查可疑食物。物理刺激如冷熱變化、摩擦壓力也可能誘發癥狀,需減少抓撓和緊身衣物摩擦。
抗組胺藥物是控制癥狀的主要手段。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能有效緩解瘙癢和風團,孟魯司特鈉可作為輔助用藥。頑固性病例可能需要奧馬珠單抗等生物制劑,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調節免疫功能有助于減少復發。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可改善免疫平衡,維生素D補充對部分患者有益。慢性感染灶如齲齒、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加重病情,需及時治療基礎疾病。
嚴重發作伴喉頭水腫或休克需立即就醫。日常可冷敷緩解瘙癢,洗澡水溫不超過40攝氏度。病程超過1年者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和甲狀腺功能篩查,約半數患者可在3-5年內逐漸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