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瘡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面部中央區域如鼻部、兩頰、額頭反復出現的紅斑、毛細血管擴張、丘疹或膿皰。該病在醫學上稱為酒渣鼻,好發于30-50歲人群,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但男性患者癥狀往往更嚴重。
玫瑰痤瘡的典型表現可分為四種亞型。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以面部潮紅和持續性紅斑為主,可能伴隨灼熱感或刺痛;丘疹膿皰型表現為紅色丘疹和膿皰,類似痤瘡但無粉刺;鼻贅型常見于晚期男性患者,表現為鼻部皮膚增厚和結節狀隆起;眼型則可能引起眼瞼炎、結膜炎等眼部癥狀。
誘發或加重玫瑰痤瘡的因素主要包括皮膚屏障功能受損、血管異常擴張、免疫反應失調等內在因素。外界刺激如日曬、辛辣飲食、酒精、極端溫度變化、情緒波動等均可誘發癥狀發作。部分患者與蠕形螨感染、胃腸道幽門螺桿菌感染存在關聯。
日常管理需注重溫和護膚。選擇無酒精、無香料的基礎保濕產品,避免使用磨砂膏等物理去角質產品。防曬應優先選用物理防曬劑如氧化鋅或二氧化鈦成分的防曬霜。避免熱水洗臉,清潔水溫建議控制在30-34℃。飲食上需限制辛辣食物、熱飲及酒精攝入。
醫療干預需根據分型選擇方案。輕中度患者可外用甲硝唑凝膠、壬二酸乳膏或溴莫尼定凝膠;中重度需聯合口服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等抗生素。頑固性毛細血管擴張可采用脈沖染料激光治療,鼻贅期病變可能需要手術修整。合并眼部癥狀時應及時轉診眼科。
玫瑰痤瘡需與尋常痤瘡、脂溢性皮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鑒別。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眼部不適時,建議至皮膚科進行伍德燈檢查、皮膚鏡評估或病理活檢以明確診斷。規范治療下多數患者可有效控制癥狀,但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