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腫大是指淋巴結體積異常增大,可能由感染、免疫反應、腫瘤轉移等多種原因引起。常見于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觸診可發現質地柔軟或堅硬的腫塊,部分伴隨壓痛或紅腫。
細菌或病毒感染是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急性扁桃體炎可能引發頸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表現為局部壓痛和活動度良好。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能導致淋巴結粘連成串,伴隨低熱和盜汗。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常伴全身多部位淋巴結腫大。這類情況需針對原發感染進行治療,如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利福平或更昔洛韋等藥物。
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可導致全身淺表淋巴結對稱性腫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能出現肘部滑車上淋巴結增生。干燥綜合征常伴隨腮腺區淋巴結腫大。這類患者需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如使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或環磷酰胺,同時監測淋巴細胞亞群變化。
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多表現為質地堅硬、無痛性腫塊。胃癌易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乳腺癌常累及腋窩淋巴結。鼻咽癌早期可出現單側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活檢,治療需根據原發腫瘤選擇手術、放療或化療等綜合方案。
淋巴瘤患者常見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可能伴發熱和體重下降。白血病可導致全身淺深淋巴結增生,血常規檢查可見異常細胞。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也可能引發淋巴結腫大。這類疾病需通過骨髓穿刺和流式細胞術確診,治療包括CHOP方案、靶向藥物或造血干細胞移植。
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缺陷易出現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弓形蟲感染可引起頸部淋巴結疼痛性腫大。梅毒二期可能表現為腹股溝無痛性淋巴結增大。診斷需結合血清學檢查和病原體檢測,治療包括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螺旋霉素或青霉素等特異性抗感染藥物。
發現淋巴結腫大應避免擠壓按摩,觀察大小變化及伴隨癥狀。保持充足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有助于免疫調節,適量運動可改善淋巴循環。急性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慢性腫大者建議定期復查超聲。若腫塊持續增大超過兩周、直徑超過兩厘米或伴隨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等癥狀,須及時至血液科或普外科就診,完善淋巴結活檢等檢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