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推遲七天以上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妊娠、精神壓力、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或專科干預改善。
妊娠是育齡女性停經的首要原因,建議優先進行早孕檢測。若排除妊娠,近期精神緊張、作息紊亂可能導致下丘腦功能抑制,表現為月經延遲,通常通過減壓、規律作息可自行恢復。
內分泌失調如黃體功能不足、高泌乳素血癥等會影響月經周期,可能伴隨乳房脹痛、情緒波動。臨床常用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等藥物調節,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常伴有月經稀發、痤瘡、體毛增多等癥狀,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治療需結合二甲雙胍改善代謝,配合炔雌醇環丙孕酮片調節激素水平。
甲狀腺功能異常中,甲亢或甲減均可導致月經紊亂。甲亢可能伴心悸、消瘦,甲減多見乏力、畏寒,需通過甲狀腺激素檢測確診,使用左甲狀腺素鈉或甲巰咪唑等藥物治療。
極少數情況下需警惕宮腔粘連、卵巢早衰等疾病。若月經推遲超過三個月,或伴隨異常出血、劇烈腹痛,建議及時進行婦科超聲及性激素六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