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便出現血絲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常見原因包括肛裂、牛奶蛋白過敏、細菌性腸炎等。處理方式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干預,多數情況下通過飲食調整和基礎護理可緩解。
肛裂是嬰兒便血最常見原因,多因便秘導致肛門黏膜撕裂。表現為排便時哭鬧、糞便表面附著鮮紅色血絲。可通過增加母乳喂養頻率、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秘,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開塞露輔助排便。
牛奶蛋白過敏多見于配方奶喂養嬰兒,腸道免疫反應引發黏膜損傷出血。典型癥狀為腹瀉、血便伴濕疹。建議更換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哺乳期母親需嚴格回避乳制品。嚴重過敏需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組胺藥物。
細菌性腸炎常伴隨發熱、黏液膿血便,由沙門氏菌等病原體感染引起。需進行糞便常規和培養檢查,輕癥可通過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中重度感染需使用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療。出現持續高熱或血便量增多應立即就醫。
少數情況需考慮腸套疊等急腹癥,特征性表現為陣發性哭鬧、果醬樣大便。該病具有明確時間窗限制,發病24小時內可通過空氣灌腸復位,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腸壞死,發現相關癥狀需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