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眼底改變可通過光學矯正、藥物治療、激光手術、玻璃體切除術、后鞏膜加固術等方式治療。近視眼眼底改變通常由眼軸延長、視網膜變薄、脈絡膜萎縮、黃斑病變、視網膜脫離等原因引起。
1、光學矯正:
佩戴框架眼鏡或角膜接觸鏡是基礎矯正手段,可緩解視疲勞并延緩度數增長。高度近視患者需選擇高折射率鏡片,定期復查調整度數。漸進多焦點鏡片對伴有調節障礙者更具優勢。
2、藥物治療:
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可改善視網膜微循環,阿托品滴眼液能控制近視進展,雷珠單抗注射液用于治療病理性近視黃斑出血。藥物需在眼科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3、激光手術:
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適用于中低度近視,全飛秒SMILE手術對角膜生物力學影響更小。術后需避免揉眼并嚴格使用人工淚液,定期復查角膜地形圖。
4、玻璃體切除術:
針對出現玻璃體混濁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的患者,通過微創手術清除混濁玻璃體。術中可能聯合氣液交換或硅油填充,術后需保持特殊體位2-4周。
5、后鞏膜加固術:
采用異體鞏膜或合成材料加固眼球后極部,適用于每年進展超過100度的進展性高度近視。手術可延緩眼軸增長,降低視網膜脫離風險。
日常需控制電子屏幕使用時間,保證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攝入富含葉黃素的深色蔬菜。高度近視者應避免劇烈運動,每半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監測眼壓和視網膜狀況。出現閃光感或視野缺損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