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內部出現按壓疼痛的小疙瘩,常見于瞼腺炎麥粒腫或瞼板腺囊腫霰粒腫。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干預措施,早期可通過熱敷、消炎眼膏等緩解,若繼發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療。
瞼腺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可能伴隨黃色膿點形成。發病與用眼衛生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關。初期可用40℃左右溫熱毛巾濕敷患處,每日3-4次促進炎癥消退。癥狀明顯者可選用紅霉素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制劑,但需在眼科醫師指導下使用。
瞼板腺囊腫屬于無菌性慢性炎癥,觸診可及硬結但紅腫較輕。發病與瞼板腺分泌阻塞有關,常見于油性皮膚或長期眼妝人群。直徑小于3毫米的囊腫可通過熱敷和按摩促進吸收,較大囊腫需眼科門診行刮除術。反復發作患者需排查是否存在瞼緣炎等基礎病變。
日常護理需保持眼瞼清潔,避免揉眼及使用過期化妝品。飲食注意減少高糖高脂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A、D。若出現視力模糊、頭痛或發熱等全身癥狀,提示可能發生眶周蜂窩織炎等嚴重并發癥,需立即就醫。
預防方面建議規律作息避免視疲勞,隱形眼鏡佩戴者嚴格遵循清潔規范。糖尿病患者及免疫低下人群出現眼瞼腫物時,建議盡早就診排除特殊感染可能。多數病例經規范治療1-2周可痊愈,遷延不愈者需病理檢查排除腫瘤性病變。